大家好,关于传统手工酿酒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手工酿酒的制作方法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啤酒自己能酿造吗
1、1,因为酿酒世界上有很多自酿啤酒的爱好者,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酿酒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成功地酿造出了自己喜欢的啤酒。
2、2,在互联网和书籍等资源的帮助下,初学者可以学习酿酒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通过实践和不断的调整,也能够酿造出口感良好的啤酒。
3、所以,啤酒自己酿造的确是可行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耐心和技术。
二、古法酿酒最正宗的方法
酱酒酿造的基本工艺特点为:“12987”酿造端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一般都是在重阳节,即阴历的九月初九。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
下沙时先将粉碎后的高粱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母糟是上一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
酿酒工艺描述:原料:酿酒用原料(高梁、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需符合粮食卫生标准。原料粉碎:将高梁、大米、糯米、小麦、玉米按标准粉碎,符合生产要求。
辅料清蒸:将辅料(糠)入甑清蒸30分钟,排杂去霉。配料、润料:将原料(高梁、大米、糯米、小麦、玉米)按比例与发酵糟醅、辅料,拌和均匀,闷堆润料。
上甑:将拌和均匀的粮醅按工艺要求装甑。蒸粮、蒸酒:将甑装好后,边蒸粮边蒸酒。
量质摘酒:按质量标准分级摘取,单独存放,按级交存。
出甑:将糊化后的粮醅,打量水,出甑。
通风晾茬:将粮醅摊晾在通风晾床上,进行通风降温。
下曲:将粉碎好的大曲,按量加入酒醅中拌匀。
入池发酵:将粮放入窖池进行发酵。
窖池管理:发酵材料入窖后,及时封窖,定时测温、跟窖。
出窖:将窖内发酵好的酒醅起出,作为配料母糟。
三、传统白酒制作方法大家知道传统白酒怎么制作的吗
白酒芳香浓郁,醇和软润,风味多样。我国的名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原料配方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酒曲、酒母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四、梨花如何酿酒
梨花酒是一种药酒,需要把梨花放进酒里边酿。
梨花酿酒方法密封法。是以“狼尾巴”高粱为原料,用标准筛筛去杂质和蓖粮,然后进行粉碎,使粮充分吸收水份,有利于糊化,加水量视面湿而不粘。
梨花酒用料:新鲜梨花200克,高度白酒1000毫升
1、梨花略冲洗,阴干,泡入酒里,密封避光保存
温馨提示:花瓣泡入酒后没多久就会变色。梨花在药典中记载有“去面黑粉刺”的美容效果,此曲酿制的白酒可以美容养颜。又因为曲砖断面可见梨花花瓣,且在阳春三月,梨花盛开的花季制作,故日“彩曲”。
梨花酒是通过梨花与酒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新型酒产品。其技术特点是在传统白酒酿造工艺的后序阶段加入了梨花处理工序。
成品外观是澄清透明的液体,完整的梨花悬浮于透明酒液中,其内在质量既保留了传统的白酒成分,又增添了梨花特有的香型。其在作为酒类饮用的同时,还具有观赏和审美价值。
传统手工酿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手工酿酒的制作方法、传统手工酿酒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江苏洋河成功宴酿酒实业有限公司-洋河第一酿酒有限公司出品的酒
2025-06-28 00:10:42贵州古法老窖红色精典:传承与创新中的酿酒艺术佳酿
2025-05-02 20:08:23自酿白酒为什么会发苦(自酿酒发苦怎么回事)
2025-06-30 00:32:59福满门原浆白酒28:传统工艺与现代品鉴的艺术之旅
2025-06-29 02:43:06和酒属于什么酒(了解中国传统白酒中的和酒)
2025-07-28 02:31:26